88水災心理健康資訊網                                   回到首頁 

 

災後心理健康資訊

 

卡崔娜災難諮商的經驗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研究生 蕭伊芳

 

 

以下是筆者摘要Hurricane Katrina: Experiences of Psychologist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Disaster Responses部份內容,並於最後提出筆者個人建議,該篇文章是美國心理學家們對颶風卡崔娜災難諮商的經驗作出回應的16篇文章之一。文中根據卡崔娜災後實際協助災民的經驗,描述助人者角色、行動、介入、心理準備和涉及災難的回應。在此混亂與難過之際,相信這樣的經驗能幫助我們心理師作好準備!相信我們可以為八八風災的災民們提供我們的專業支持!

 

該文章主要目標是提供心理健康助人者適當的篩選、評估和介入策略。其中首先需要特別關注的是災民種族與文化差異,才能了解如和親近他們、提供具有文化及種族敏感度的篩選、評估、及適當的處理方法。

 

大致上重點過程入下:2005年八月底颶風卡崔娜使美國南部民眾生命與財物受到巨大失落與創傷,同年九月心理專家組織與當地團體集結災民,說明心理諮商服務內容,並且在現場提供心理檢測,以了解災民個別需要協助的程度,同時也給予個別回饋,或轉介服務。

 

2006年一月到三月心理諮商組織以電話調查方式,進行了解已分散四處的災民安頓情況。大致上發現災後創傷與憂鬱的狀況更為提升,但是自殺率並不如過去研究的估計。

 

2006年五月風災助人工作者集結討論,座談會的具體目標如下:(1)確定災民已得到照顧以及心理上復原的程度;(2)確認災民面臨最重大的議題,當然也包括孩子和老年人;(3)確定受訓中的助人工作者需要那些幫助提升能力,以提供具有文化及語言深入性的心理健康服務;(4)確認災民之在地與種族文化上的強度;以及(5)確定災難中助人工作者已依據文化差異所能提供的助人服務內容。

 

經過以上,心理學家的作者們提出下列所學到的教訓與建議:

 

一、進入災區

 

1.快速展開服務的步驟

缺乏整體組織和架構的損害抵消了對災民作出回應的助人者的效力,所以必須有統籌單位協調組織間的助人者與負責部署助人者。此單位首先確定那些地區與災民需要助人者的協助,然後轉介合適的助人團體或助人者前往協助,如此的部署可使各種各樣的行動的具有連續性,也使助人變得容易。

 

助人者需要有一套事前準備的工具包括必要儀器、聯繫號碼、辦公用品,如:記錄設備和材料。統籌單位的後勤支援與關心對於在災區的助人者是有很大的重要性,統籌單位也需要協調當地或已熟悉當地風俗文化團體組織,連結分散服務資源是需要努力的重要部分。

 

總而言之,心理諮商團體在進入災區前必須先與當地團體進行合作的聯繫。

 

2.執照

美國各州心理師執照可執業地區限制,建議相關單位提供緊急快速的核發相關證明助人者資格。

 

3.對個別執業者的影響

建議心理師要進行成本效益的分析,再考慮是否臨時結束個別執業以加入災區協助。

 

4.旅行費用

確認各主要心理學會是否提供補助。

 

5.連繫技術

助人者要能熟悉使用連繫技術,在進入災區提供服務之前,必須先與地方消防單位和援救服務建立合作關係,以便學習必要且最新的連繫器材使用方式,在必要時機才能向外聯絡或求援。

 

二、安全、基本福祉和替代創傷

 

強烈建議到災區之前先進行身體檢查和注射破傷風疫苗。在離開災區時,也建議助人者檢測自己所承受痛苦的情況,並參與紓解傷痛團體。

 

過去經驗顯示助人者經常忽視使用具預防功能的自我關心(Self-Care)技術,直到壓力的嚴重影響。鼓勵助人者在協助災民時,也要週期性地從事能為自己降低壓力方式。如果實際情況許可,也讓在災區的助人者定期接受簡單檢測,以了解助人者是否有替代創傷的跡象。

 

三、介入議題

 

具保護功能因素存在能夠減輕災難引起的負向反應,這些具保護功能因素包括社會支持、處理策略 (如:主動、迴避、具宗教性的),以及種族文化的強度(如:信仰、認同、傳統)

 

介入的時間也是必須特別注意的。例如,決定何時幫助災民,應該基於協助災民的實際經驗而加以規劃進行,而不是助人者個人的激情或熱心。目前的研究建議過快介入可能弊大於利,因為如此可能會阻止個人的自然恢復,因為大多數的人是可以在沒有介入之下自行恢復。缺乏經驗支持的介入方式,如:紓解悲傷團體(Debriefings)並不鼓勵運用,作者們建議運用有實證研究根據的認知行為方式進行介入,以下加以介紹。

 

創傷為重點的認知行為治療(TF-CBT),運用下列方式處理PTSD:訓練處理技能並且使個案表達情感;確認想法、感覺和行為;以創傷敘事(寫下及畫出他們個人的故事)方式,讓個案逐漸面對創傷;父母與子女的時間;心理教育;以及父母的管理技能。這樣的方法結合成年人PTSD處理和對孩子憂慮的處理策略, 在作為對虐待孩子創傷的治療中得到越來越多的支持。

 

學校的創傷認知行為介入方式(CBITS)是專為多元文化人口城市中的貧民區學校和身心門診使用。CBITS在團體中使用認知行為技巧,結合心理教育、適合成員年齡的例子和遊戲以堅定觀念,並且鼓勵成員在團體進行和間隔期間進行練習與紀錄。 

 

維吉妮亞工業大學的壓力和處理實驗室利用一種有證據基礎的治療策略,主要在於改善災難暴露方式的反效果和PTSD。這種治療運用認知行為方法,運用,如:深層肌肉鬆弛、腹式呼吸、撤退技能和演練、悲痛諮商、以及加強社會支持的技能。此治療策略也著重協助個案與當地協助復原的團體組織進行長期的連繫。

 

對於何種方式能有效協助PTSD並無定論,對於諮商治療方式的選擇建議要依據實務經驗以及主觀標準,如:心理師習慣使用何種方式?在他們自己的經驗中那種方式最有用等。

 

四、文化敏感性之於災難諮商工作

 

助人者在種族文化能力的訓練是必要的。文化能力可以由三種特性加以描述︰獲得關於當地民眾和團體的具體知識;結合並轉變這些知識成為具體標準、政策、諮商方式和態度;並且運用這些產出增加服務質量以創造更好的結果。

 

與建立在災區內的地方組織合作將有助於助人者的工作,與當地居民信任的團體組織一起合作能增加當地居民對助人者/團體的信任。與社區合作,能讓助人者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獲得如何接觸並援助在災區的劣勢族群的有價值訊息,並且也能對這些團體的基本需要作一個準確的評估。

 

此外具有完整性心理衡鑑和文化敏感度的篩選和評估工具是必要的。

 

五、社區準備︰社區的過渡時期

 

作者們強烈建議從現存協助的模式轉移至為災難處理模式。傳統的模式是完全倚賴地區政府和國家資源,或者專注在面臨災難情勢中個人的急性狀況,而災難處理模式則是著眼於社區資源和強度,以社區為基礎進行的整體社區重建的規劃。

 

助人者可以藉著了解在每一個社區中有那些重要的組織,例如:地方政府、志工組織、宗教團體等,並且與這些組織的代表聯繫,以獲得如何在該社區進行助人工作的建議,因此擁有對當地種族文化的了解能使助人行動的開展更為順利和有效率。

 

六、科學研究

 

「心理健康和大型暴力」會議在2001911日的攻擊之後幾周召開,並提出  下列建議︰(1) 研究與計畫評估對災難後心理健康的重建是重要的;(2) 研究與學術單位有義務了解各種介入方式的效力;(3) 應該有國家規模的發展與應用策略,在災難期間與之後進行有系統的資料收集、評估、與研究; (4) 如果介入的最佳方式是未知的,仍然要以倫理職責履行全面研究,以改進介入方式的各個層面; (5) 有系統的評估活動應該要有心理健康專業人士一同進行; (6)在研究過程中應該要發展出標準分類法; (7) 促進更多研究與學術單位對災難救助研究的重要性的了解與進行研究是需要的;(8) 早期介入必須基於實際經驗與實證研究之上,並根據倫理職責阻止使用無效或者不安全的技術。

 

對於以上卡崔那風災的助人經驗,讓筆者以粗淺的諮商經驗思考是否在目前心理諮商助人者團體集結之際,同時也要開始與當地重要並了解災民的團體,如:廟寺、教會團體、志工團體,如:慈濟、紅十字會、佛光山等,討論如何連結在這些團體提供溫飽及暫時住所之後,由心理師開始提供心理諮商服務,也在服務提供之前收集當地種族文化的資訊,以加快心理師了解災民的時程。

 

此外助人者/團體本來就有多於其他組織團體對於心理健康照料的基礎,所以是否在構思協助災民之際,也可以思考是否提供第一線救難團體心理健康資源,如軍警消,尤其是如義消的義工團體,在救災前、期間、與後續提供適當的心理建設與照顧,讓他們除了能保護自己,也能提供更有力量、更持久的救援。

 

 

 

加油啊!台灣!

 

在我們為災民流淚之際,別忘了我們是有力量幫助他們的!

 

 

 

 

 

【參考文獻】

Jones, R. T., Immel, C. S., Moore, R. M., & Hadder, J. M. (2008). Hurricane Katrina: Experiences of psychologists and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disaster response.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9(1), 100-106.

 

 

                      心理健康行動聯盟 感謝蕭伊芳同學提供此篇文章 與王文秀老師的校閱

 

首頁 信箱 留言 討論 台灣心理諮商通訊

 

網站建置:心理健康行動聯盟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 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製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 台灣心理諮商資訊網(TCNet)資訊服務團隊